知识产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知识产权 > 正文

加强科技创新 建设“强市名城”

时间:2012-05-25 浏览:6637 + 打印

分享到:
金华市委常委、东阳市委书记 徐建华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个领域。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东阳市将认真贯彻落实金华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强市名城”(现代工业强市、文化影视名城)这一目标,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努力实现跨越发展、追赶发展。
一、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项目扶持力度,着眼于帮助企业克难攻坚、保稳促调、转型升级,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产业链两端延伸。要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行业。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对现有企业的培育扶持、改造提升,支持企业自主创牌和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以设备现代化、工艺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来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瞄准科技前沿,着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战略产品,集中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产业链。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高新技术企业,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龙头,同时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后备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态势,引领带动全市企业积极投入科技创新。结合“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吸引中央企业等来我市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现外源推动式突破。
二、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按照“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创新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公共创新平台、行业专业平台、区域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等平台建设。要建设中央商务区。在市区建立一个中央商务区,将一些厂区设在乡镇的企业的研发、设计、产品展示、办公、核算等功能集中到企业总部大楼中,吸引创新人才和创业企业有效集聚,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后劲。要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文化兴市”发展战略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等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壮大影视、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产业,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东阳文化软实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要打造“联盟式”行业科技创新平台。通过财政杠杆,集聚整合行业内企业的创新要素,组建“联盟式”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积极组建磁性电子、影视文化、木雕·红木家具创新平台,促进科技资源的集聚、优化和开放共享,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科研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抓好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和重点项目立项支持,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抓好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集中力量支持新兴项目。特别是要加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努力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三、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增强创新发展活力
强化人才、资金等要素配套,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要创新人才智力引进机制。完善人才智力柔性引进办法,大力引进适用科技人才,并结合我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东阳人智力回归工程”,探索“以才引才”的新方式,全方位、多聚道吸纳优秀人才和智力资源,努力形成人才汇聚、智力密集的创业创新局面。要加快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提高对科技创新投资与信贷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贷款的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的信贷服务。积极申请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风险投资领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推动企业发展。要强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基础和创新优势,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高科技项目的集成度和关联度。加大国内先进科技成果引进力度,组织、引导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合作研发中心、科技合作示范园区和示范服务机构。
四、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合力推动创新发展
结合我市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财政扶持、税收减免、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的地方性政策,切实解决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抓好现有政策的配套落实。积极落实科技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扶持自主创新政策,重点抓好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政府优先采购等政策的落实,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同时,根据我市实际,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力度。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将财政科技投入支持重点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自主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要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有条件企业参与制订行业技术标准体系,争创各类名牌、著名商标和商号。组织重大专利技术和标准化项目攻关,鼓励企业在申请专利和制定标准时相互衔接,不断提高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创新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